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公园_东城区奥林匹克社区

段祺瑞宅位于仓南胡同(原名吉兆胡同)。此宅原为 清代康熙皇帝第二十二子允祜府。北洋政府时期,该府被 段祺瑞所得。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人,为北洋 军阀皖系首领,曾任陆军总长、署理国务总理、参谋总长 等职。1924年出伍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 游行,造成三一八惨案,被迫下野,1936年病死于天津。 位于万安公墓。宅院占地22642平方米,段居此时,对原 府进行改建。中轴线上保存有大殿,为筒瓦顶,面阔9间, 两卷勾连搭式。殿前环绕院子的水池,池上有3座小石 桥,殿后方形院落,内东、西、北建有小楼,东、西侧各带一 小四合院。大殿西侧有一座大厦,面积500多平方米。宅 内大殿、方形院、洋楼等建筑还基本保持原状。为东城区 重点保护文物。

段祺瑞宅

——仓南胡同5号

王之鸿

仓南胡同属东城区东四地区,按照现在的路牌所示,是朝阳门北小街路东从南往北数的第三条胡同。胡同自西向东沟通朝阳门北小街与朝阳门北大街,长约600米,因地处“南门仓胡同”以南而得名。胡同中段稍有曲折,东段与豆瓣胡同相交;南侧与“福夹道” 相通,有支巷通“烧酒胡同”;北侧自西向东与“仓南北巷”、“罗家大院”相通。

被称为“全面系统记述古代至民国前期北京城区变迁最详尽的著作”《燕都丛考》却对“仓南胡同” 没有记载。是作者疏漏了吗?似乎又不像。因为:其一,书中对“仓南胡同”周边情况记录得非常详细,怎么可能单单落掉一个“仓南胡同”呢?书中记载:“自朝阳门大街南北直达之街曰北小街。在北小街以东,朝阳门大街以北,曰烧酒胡同,曰弓箭营(《顺天府志》作弓匠营),曰吉兆胡同(《顺天府志》作鸡爪胡同),段执政府在是。曰宝玉胡同,曰新开路,曰前井,曰后井。又东为五爷府,为空府大院。府之东曰罗家大院,曰府夹道,曰煤铺胡同,曰花园。又东曰豆瓣胡同。其南曰后石道,曰钓鱼台。又东曰南豆芽菜胡同。”其二,书中明确指出:“吉兆胡同,段执政府在是。”而“段祺瑞宅”就是在“空府大院”基础上建成的。据此分析,“仓南胡同”原为“吉兆胡同”的一部分。

“吉兆胡同”亦称“鸡爪(zhao)胡同”。当年的走向是:西起“朝阳门北小街”,往东直行通 “弓箭营(工匠营)”;胡同北侧有两条支巷,第一条支巷往北直行通“宝玉胡同”,中间东拐与第二条支巷汇合东行通“新开路”;经“新开路”继续东行通“豆瓣胡同”,北侧自西向东有一条支巷和“罗家大院”通“南门仓”。胡同枝枝岔岔由西南折向东北,恰似由“新开路”连接的两个“鸡爪子”。因此,胡同应是因形得名,又以谐音弃俗就雅,称“吉兆胡同”。如此说来,“新开路”原来也应该是“吉兆胡同”的一部分,而且是起着连接作用的中间部分;极有可能由于狭窄,成为“瓶颈”,为方便交通予以拓宽,遂称“新开路”。

当年,北平市内三区境内有两条“新开路”,另一条在“雍和宫大街”路东,即今“北新胡同”。为避免重名,解放前就将雍和宫大街的“新开路”改称“北新开路”;将“吉兆胡同”中间的“新开路”改称“南新开路”。“南新开路”西端的“吉兆胡同”名称照旧;东端的“吉兆胡同”东西向的干线改称“仓南胡同”,南北向的支巷改称“仓南西夹道”。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南新开路”、“仓南西夹道”并入“仓南胡同”,形成“T”字型。东西向的一横,西起“南弓匠营胡同”,东止“豆瓣胡同”;南北向的一竖,南起“仓南胡同”一横,北止“南门仓胡同”。

如今,从“南门仓胡同”往南至“朝阳门内大街”,从“朝阳门北小街”往东至“朝阳门北大街”建成了楼房居民区,称“仓南小区”。小区内有新建的“史家胡同小学”新校园和“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公园”。用句《沙家浜》中的台词——“今非昔比,鸟枪换炮啦”。

“仓南胡同”东西的一横已经贯通了“朝阳门北小街”与“朝阳门北大街”,南北向的一竖,路牌上赫然标明:“仓南北巷”。

仓南胡同5号在胡同中段北侧,占地面积为22600多平方米,四周环以围墙,墙体皆为城砖,俨然一座城堡。南墙在“仓南胡同”,北墙在“南门仓胡同”,东墙在“罗家大院”,西墙在“仓南北巷”。整座建筑虽然是坐北朝南的格局,但街门却面西,是一座两侧砌有砖垛子的随墙大门,可以进出载重汽车;街门虽然建在“仓南北巷”,但门牌依然是“仓南胡同5号”。

仓南胡同5号现为单位宿舍,目前,院内正在施工。

1986年6月,东城区人民政府将其作为“段祺瑞宅”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此宅原为清康熙皇帝第二十二子允祜的底邸。允祜于雍正八年(1730年)封贝子,雍正十年晋贝勒,乾隆八年(1743年)卒,谥曰“恭勤”。故该府又称“恭勤贝勒府”。允祜的长子弘昽于乾隆九年袭贝子,乾隆四十九年卒;其长子永芝同年袭镇国公,但第二年便被革退。遂该府又被称为“空府大院”。

北洋政府时期,段祺瑞购得“空府大院”,大兴土木,进行了大规模改建。

段祺瑞居此之时,街门应该面南,但面阔三间的府门被改为西式大铁门;门内有一个大地球仪造型,一只雄鹰傲踞其上,“文革”中被拆除。原府内中轴线上的建筑,仅存大殿,亦被扩建为面阔九间,前有新式走廊的民国时期风格的建筑。院内有曲水环绕,上有前 (南)三后(北)两共五座石桥。大殿后院东、西、北面建有一组西式屋宇,北为二层楼房,是主体建筑,东、西为配房(一层),有走廊连接,廊柱为瓜棱水泥柱。大殿东侧建有一座两层西式楼房,据说是段母的居所;大殿西侧建有一座两层窗户、实为一层的舞厅。据说段祺瑞执政时曾在此召开过国务会议。

仓南胡同5号曾是段祺瑞的住宅,故被称为“老段府”。

“老段府”大概不能作“老段的底邸”解。因为,段祺瑞在今东城区交道口地区的“府学胡同”也有房产。《燕都丛考》载:“府学胡同,文文山祠在其西,段合肥任总理时曾居于其东。”所以,“老段府”具有识别的功能,是“段祺瑞本宅”之谓也。

段祺瑞(1865-1936),皖系军阀首领,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后赴德国学习军事。1896年,随袁世凯创办北洋军,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

辛亥革命后,段祺瑞在北洋政府任过陆军总长、参谋总长、国务总理。1916年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掌控了北京政府的实权。在任国务总理期间,与黎元洪发生了“府院之争”,之后,引出“张勋复辟”、“马厂誓师”,段祺瑞大获全胜,强化了他在北京政府的实权。1920年,段祺瑞在“直皖战争”中兵败下野,但他依靠手中的皖系军队,在军阀角逐中仍有重要影响。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段祺瑞被冯玉祥联络张作霖推为临时政府执政。期间,段祺瑞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反对八国通牒国民示威大会”。会后,群众结队到位于铁狮子胡同的执政府门前请愿。面对手无寸铁、且毫无思想准备的请愿队伍,段祺瑞悍然命令卫队开枪镇压,当场死40多人,伤100多人。

“三一八惨案”震惊了全国。鲁迅愤然写下“三月十八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并发表了《无花的蔷薇》、《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申讨檄文;冯玉祥命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缉拿段祺瑞。段祺瑞逃往天津,后迁居上海。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病死于上海霞飞路寓所。11月5日,国民政府发表关于国葬段祺瑞的命令。本来段氏死后,蒋介石拨款20万在黄山购置了墓地。然其子段宏业认为乃父创业发迹,一世功名均在“京师”,遂决定扶柩北上,在平郊另卜风水宝地。 12月11日,段祺瑞灵榇运至北平,公祭三天,暂厝卧佛寺,等待安葬。岂料,这一等便是28年。

原因是:段祺瑞遗榇暂厝卧佛寺未及一年,北平沦陷了,日伪当局当然不会承认国民政府关于国葬段祺瑞的决定;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忙于内战,实在是无暇顾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也不会为一个已故军阀举行国葬。

1964年,段祺瑞的老部下、老朋友章士钊等人出面,将段祺瑞遗榇悄悄地葬于万安公墓水字区,章士钊还在汉白玉的墓碑正面题写了铭文:“段公芝泉男宏业、宏范及诸孙敬立”。

章士钊不忘故交,知恩图报,才使段祺瑞死后28年入土为安。

地铁5号线 → 快速公交3线

约1小时20分钟 / 16.8公里

东四 110米步行至 东四站

10站乘坐 地铁5号线(天通苑北方向), 在 立水桥南站 下车(A西北口出)

490米步行至 立水桥南站

2站乘坐 快速公交3线(或 快速公交3线区, 快速公交3线支), 在 仰山桥北站 下车

1.3公里步行至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

1. 沿安立路走630米,右转进入来广营西路

2. 沿来广营西路走710米,到达终点

地图上这条线还算走路较少的,你可以再等几天,等8号线二期开通后再去,8号线有一站奥林匹克公园南门站,那样就近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