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建文化遗产有意义吗?比如圆明园

2.湖北再增6家文化遗址公园,为文化传播弘扬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西安城北开建两座公园 快来看看都长什么样

遗址公园建设的意义_遗址公园设计理念

大家都知道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各大城市都在积极的建设发展之中,如今各大城市整体上的发展状况还是非常的不错,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基础之后,对于城市的形象提升也比较的重视。其实不难发现,近些年来国内很多城市都在积极建设公园项目,公园的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水平,完善城市的居住环境,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为人们提供一处很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我国河南的省会郑州近年来发展的一直都比较的不错,如今的郑州经济早已破万亿关卡,还是国内新一线城市成员之一,整体上而言发展的势头还是很不错的,郑州对于境内公园的建设也比较的积极,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座郑州将要建设的公园,该公园还是遗址公园。

这座公园名叫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该公园的规划建设有一段时间了,据悉建设这座公园估算总投资大约为16亿元,预计将会在2022年的10月份之前建成,这座公园建设的具体位置是在郑东新区CBD西北角,北临连霍高速,西临中州大道,地理位置比较的优越,为了建设这座公园,项目规划的总占地面积大约为2400亩。

据悉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主要将围绕着仰韶文化来进行,公园整体上将按照一核、两节点、三片区来布局打造,一核指的是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核心区,这里将主要用于展现出一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两节点指的是将要建设中国仰韶文化博物馆、中原考古研究展示中心两个建筑,其中国仰韶文化博物馆将会成为公园的一大亮点。三片区指的是生态湿地修复区、原始农耕种植区、互动体验休闲区。

公园主要的建设内容包括有博物馆、保护展示设施、陈列展览、原始农作、公众体验设施等项目,该公园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对外展示遗址文化,让更多人的人了解历史,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起到保护生态,修复生态环境的作用。

等到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完成之后,将成为一处集考古发掘、原始文化展示、市民休憩、旅游观光的大型公共文化场所。大家对于这座公园项目的建设是不是很期待呢?

重建文化遗产有意义吗?比如圆明园

1.为什么非要将历史遗迹公园化、改造,那样不就失去历史的真实性了

好处:许多人把历史遗迹视作为了满足当代人的怀旧情结、怀念旧人旧事、凭吊古人的一个媒介和手段——将历史遗迹公园化、改造,实现历史遗迹的商业化,从而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推动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遗迹的公园化也迎合了现代人休闲娱乐的需要和习惯以及审美观。

历史遗迹公园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以及进行有条理有系统地保护的一个手段。否则没有进行公园化和改造,很快就会因为自然和社会原因湮没历史尘沙中。

不利之处:历史遗迹的公园化本身就是对历史遗迹的另一种形式的“破坏”,因为在一些方面可能会违背历史遗迹的本来面目,从中必然掺杂大量的现代因素,导致历史遗迹的失真。但是历史遗迹本身存留先来就存在着逐渐遭到外界环境破坏的情况,而改造只是其中一种。

2.文物古迹的拆迁如何实施

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 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 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

实施原址保护的,建设单 位应当事先确定保护措施,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 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并将保护措施列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 者设计任务书。确实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 或者拆除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 批准;迁移 或者拆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批准前须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的同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需要迁移 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 报国务院批准。

3.新安县历史遗址改造

南岗村遗址 南岗村文化遗址位于新安县城西10公里铁门镇东4公里的南岗村东南,北距陇海铁路100米,南临涧河300米,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12度98分3秒,北纬34度45分7秒,海拔高度为287米,遗址总面积4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1.5米左右。

从历次调查及遗迹遗物来看,为河南龙山文化煤山期、二里头文化、商文化类型,遗址西北角被群众建房覆盖,其余保存完好。 1955年2月,洛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曾派员对该遗址作了调查。

1978年6月,洛阳地区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进行普查,采集遗物标本有石斧、石铲、大口尊残片、鬲足、绳纹陶罐、鼎腿、高领罐口沿、各类灰陶、黑陶,形器有直口沿、反卷口沿、高领罐口沿、圆形口沿,纹饰有附加堆纹、划纹、兰纹,还有圆形鼎足扁形附加堆纹鼎足、鹿口角等,存入县文管所库房。1984年秋,洛阳市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详细的复查,采集的标本存入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据民国《新安县志》记载,民国8年至10年瑞典人安特生曾在此挖掘。2001—2002年洛阳市与北京大学进行“伊洛河流域华夏文明起源环境背景研究”,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进行试发掘。

该遗址面积大,文化层堆积厚,包含物丰富,对研究商文化,探讨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 *** 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平寨遗址] 高平寨遗址,位于新安县城西7公里的高平寨村西的高台地上,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12度98分5秒,北纬34度46分7秒,海拔高度290米。台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台地断崖下为群众住宅,东部50米处为一涧河支流,310国道(原洛潼公路)从遗址北部穿过。

遗址东部台地突出,西部较低平,文化层厚度1.5米左右。 遗址大体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以仰韶文化为主,为主要区域,北部2500余平方米,以龙山文化为主。

该遗址的南部区域为仰韶文化,面积大,包含物丰富,虽未经试掘和发掘,但从表面可以看到许多遗迹,在遗址表面有灰土,在断崖处暴露有灰土层、灰坑、红烧土。灰土层厚1.5米左右,灰坑呈圆形,底部直径2米左右,灰土、灰坑中包含许多陶器碎片及少量的石器、蚌壳、螺壳等。

遗物完整器物不多见,主要有陶器、石器,陶器包括盘、盆、钵、罐、斧、尖底瓶等,绝大多数是红陶,纹饰除素面外,还有彩绘、线纹、划纹、弦纹、附加堆纹等,彩绘的颜色主要用黑色,也有少数用红色的,主要绘在口沿和腹部,纹饰图案基本上用条纹、涡纹、圆点纹、方格纺等组成。部分陶器带有夹砂。

石器有斧、凿、铲、弹丸、刮削器、磨棒等,这些石器多数为磨制,少数为打制。 该遗址面积大,包含物丰富,是一处主要的古文化遗址,对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 *** 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夏,洛阳地区文物普查队对遗址进行普查,采集了实物标本。

1984年,洛阳市文物普查队一行5人对遗址进行复查,采集了实物标本。2001年8—9月新安县文管所配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进行考古发掘。

[安乐村遗址] 安乐村遗址位于新安县城东4.5公里的安乐村西的台地上,西临涧河,北靠丘岭,北部50米处为陇海铁路,南与310国道隔河相望。地理坐标为东径112度9分5秒,北纬34度44分5秒,海拔高度为220—228米。

遗址以村命名,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20米,总面积为66000平方米。现为农田,保存基本完好。

1978年,洛阳地区组织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进行普查。1984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新安县文化广播局组成普查队对该遗址进行详细普查。

该遗址未经发掘和试掘,但到处可以见暴露于地面的灰土及红陶、灰陶碎片,在阶地的断面,暴露有10余处灰坑,最大的口径2米,最小的口径0.6米。距南北大路5米处的1号灰坑,深1米,口径2米,底径1.5米,第一层为耕土层,厚度为0.3米;第二层为灰土层,厚度为0.4米,内有灰陶、磨光黑陶残片,年代为龙山至商;第三层为褐土层,厚度为0.3米,内有红陶钵残片及褐红尖底瓶残片,年代为仰韶时期。

遗址的西部断崖长300米,出河床高10米,断崖上可见大小不一的灰坑、窖穴、红烧土等,位于断崖中部的一窖穴,距地表2米,口径1.2米,底径为1.5米,深2米,土为灰褐色,内含鹿角、兽骨、骨器及灰陶方格纹陶片、高领罐残片。 调查中发现的石器有石斧、石铲、石凿、石镞、石刮削器、石刀,长5.5、宽2.2、背厚0.4厘米的黑色新月形细石器仅见一件。

遗址中陶器遗物较多,按时代可分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仰韶文化陶器中多数为泥质红陶,有少数粗夹砂灰褐陶,器形有陶钵、尖底瓶等,器表多为素面,少量有彩绘红衣、黑色或褐色的圆点条状图案,龙山文化陶器以灰陶为主,少量的磨光黑陶,器形有盆、平底器、鼎等,纹饰有方格纹、附加堆纺;商文化 陶器为泥质灰陶和夹砂陶,器形有高领罐、鬲、尊、盘等,纹饰有绳纹、弦纹、刻划纹。

遗址西部断崖处的窖穴中,遗存有兽骨若干块,有牙齿、鹿角及骨锥,鹿角和骨锥有使用的痕迹。 该遗址面积大,文化层堆积厚,包含物丰富,对研究黄河流域原始社会的发展,探讨夏商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新安县历史遗址改造

南岗村遗址 南岗村文化遗址位于新安县城西10公里铁门镇东4公里的南岗村东南,北距陇海铁路100米,南临涧河300米,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12度98分3秒,北纬34度45分7秒,海拔高度为287米,遗址总面积4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1.5米左右。

从历次调查及遗迹遗物来看,为河南龙山文化煤山期、二里头文化、商文化类型,遗址西北角被群众建房覆盖,其余保存完好。 1955年2月,洛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曾派员对该遗址作了调查。

1978年6月,洛阳地区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进行普查,采集遗物标本有石斧、石铲、大口尊残片、鬲足、绳纹陶罐、鼎腿、高领罐口沿、各类灰陶、黑陶,形器有直口沿、反卷口沿、高领罐口沿、圆形口沿,纹饰有附加堆纹、划纹、兰纹,还有圆形鼎足扁形附加堆纹鼎足、鹿口角等,存入县文管所库房。1984年秋,洛阳市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详细的复查,采集的标本存入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据民国《新安县志》记载,民国8年至10年瑞典人安特生曾在此挖掘。2001—2002年洛阳市与北京大学进行“伊洛河流域华夏文明起源环境背景研究”,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进行试发掘。

该遗址面积大,文化层堆积厚,包含物丰富,对研究商文化,探讨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 *** 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平寨遗址] 高平寨遗址,位于新安县城西7公里的高平寨村西的高台地上,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12度98分5秒,北纬34度46分7秒,海拔高度290米。台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台地断崖下为群众住宅,东部50米处为一涧河支流,310国道(原洛潼公路)从遗址北部穿过。

遗址东部台地突出,西部较低平,文化层厚度1.5米左右。 遗址大体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以仰韶文化为主,为主要区域,北部2500余平方米,以龙山文化为主。

该遗址的南部区域为仰韶文化,面积大,包含物丰富,虽未经试掘和发掘,但从表面可以看到许多遗迹,在遗址表面有灰土,在断崖处暴露有灰土层、灰坑、红烧土。灰土层厚1.5米左右,灰坑呈圆形,底部直径2米左右,灰土、灰坑中包含许多陶器碎片及少量的石器、蚌壳、螺壳等。

遗物完整器物不多见,主要有陶器、石器,陶器包括盘、盆、钵、罐、斧、尖底瓶等,绝大多数是红陶,纹饰除素面外,还有彩绘、线纹、划纹、弦纹、附加堆纹等,彩绘的颜色主要用黑色,也有少数用红色的,主要绘在口沿和腹部,纹饰图案基本上用条纹、涡纹、圆点纹、方格纺等组成。部分陶器带有夹砂。

石器有斧、凿、铲、弹丸、刮削器、磨棒等,这些石器多数为磨制,少数为打制。 该遗址面积大,包含物丰富,是一处主要的古文化遗址,对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 *** 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夏,洛阳地区文物普查队对遗址进行普查,采集了实物标本。

1984年,洛阳市文物普查队一行5人对遗址进行复查,采集了实物标本。2001年8—9月新安县文管所配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进行考古发掘。

[安乐村遗址] 安乐村遗址位于新安县城东4.5公里的安乐村西的台地上,西临涧河,北靠丘岭,北部50米处为陇海铁路,南与310国道隔河相望。地理坐标为东径112度9分5秒,北纬34度44分5秒,海拔高度为220—228米。

遗址以村命名,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20米,总面积为66000平方米。现为农田,保存基本完好。

1978年,洛阳地区组织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进行普查。1984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新安县文化广播局组成普查队对该遗址进行详细普查。

该遗址未经发掘和试掘,但到处可以见暴露于地面的灰土及红陶、灰陶碎片,在阶地的断面,暴露有10余处灰坑,最大的口径2米,最小的口径0.6米。距南北大路5米处的1号灰坑,深1米,口径2米,底径1.5米,第一层为耕土层,厚度为0.3米;第二层为灰土层,厚度为0.4米,内有灰陶、磨光黑陶残片,年代为龙山至商;第三层为褐土层,厚度为0.3米,内有红陶钵残片及褐红尖底瓶残片,年代为仰韶时期。

遗址的西部断崖长300米,出河床高10米,断崖上可见大小不一的灰坑、窖穴、红烧土等,位于断崖中部的一窖穴,距地表2米,口径1.2米,底径为1.5米,深2米,土为灰褐色,内含鹿角、兽骨、骨器及灰陶方格纹陶片、高领罐残片。 调查中发现的石器有石斧、石铲、石凿、石镞、石刮削器、石刀,长5.5、宽2.2、背厚0.4厘米的黑色新月形细石器仅见一件。

遗址中陶器遗物较多,按时代可分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仰韶文化陶器中多数为泥质红陶,有少数粗夹砂灰褐陶,器形有陶钵、尖底瓶等,器表多为素面,少量有彩绘红衣、黑色或褐色的圆点条状图案,龙山文化陶器以灰陶为主,少量的磨光黑陶,器形有盆、平底器、鼎等,纹饰有方格纹、附加堆纺;商文化 陶器为泥质灰陶和夹砂陶,器形有高领罐、鬲、尊、盘等,纹饰有绳纹、弦纹、刻划纹。

遗址西部断崖处的窖穴中,遗存有兽骨若干块,有牙齿、鹿角及骨锥,鹿角和骨锥有使用的痕迹。 该遗址面积大,文化层堆积厚,包含物丰富,对研究黄河流域原始社会的发展,探讨夏商文化都具有重要。

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改造的意义

国务院最近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意味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进入 *** 和社会关注的视野。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被大家所忽视的。多年来,我国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很多文化遗产、大量古代建筑,在人们的经意或不经意间消失了。由于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载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遗产,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上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许多城市开始新的建设,由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认识,造成了对历史古城的摧残。上世纪80年代以后,掀起了新的建设 *** ,许多大中城市旧城区内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使许多传统历史地域遭到了“灭顶之灾”,许多旧城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风貌。而观念上的轻视、经费支持的不足与制度规范的不完善,更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举步维艰。

传统文化与落后文化、旧文化的混淆,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力。在一些人看来,要更新,就要破“旧”立“新”,就要“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让更多高楼大厦和旅游发展吞噬了很多历史建筑,毁坏了不少历史名城的风貌。这不但使文化遗存和原来的地方风情、城市风貌一扫而光,割断了社会的历史文脉,而且,长此以往更会带来一个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悠久的文化,是承载于千年文化遗产,例如风俗、习惯、传统表演艺术、古遗址、古建筑等之上的。以建筑为例,现代建筑以钢筋水泥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较差,而中国古代多以木质建筑为主,它的建造结构使它具有更强的抗震作用。这一建筑风格背后,蕴含的是中国“以柔克刚”的传统文化理念。例如,丽江古城经历了7级地震还基本无损,后被评为世界遗产。再如,上海市第12块历史风貌区——上海市虹口区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区,就是中国人民与犹太人民友好的见证。这个地方得到保护,全世界人民逐渐都会知道,在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犹太人时,在许多国家拒绝接纳四散逃亡的犹太难民时,也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人民友好地接纳了3万多犹太人。相反,如果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载体消亡了,负载在其上的历史和文化也必然会被冲淡或消亡。

留存文化遗产,其意义也关乎未来。理解文化遗产,应该理解遗产背后蕴含着的深刻历史文化含义,更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现代文化。这种萌发于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社会文明需要新陈代谢,但更新不能摈弃历史,而是在历史基础上发展,是从旧环境中滋生出新的东西。

保护与发展是一对难解的矛盾,却不是一对不可化解的矛盾。继承和发展、历史传统和现代化要求都是人们的需求。财富理应包括文化财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关键是要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体味与认同它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同样蕴藏着巨大的财富

6.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改造的意义

国务院最近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这意味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进入 *** 和社会关注的视野。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被大家所忽视的。

多年来,我国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很多文化遗产、大量古代建筑,在人们的经意或不经意间消失了。

由于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载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遗产,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上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许多城市开始新的建设,由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认识,造成了对历史古城的摧残。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掀起了新的建设 *** ,许多大中城市旧城区内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使许多传统历史地域遭到了“灭顶之灾”,许多旧城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风貌。而观念上的轻视、经费支持的不足与制度规范的不完善,更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举步维艰。

传统文化与落后文化、旧文化的混淆,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力。在一些人看来,要更新,就要破“旧”立“新”,就要“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

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让更多高楼大厦和旅游发展吞噬了很多历史建筑,毁坏了不少历史名城的风貌。这不但使文化遗存和原来的地方风情、城市风貌一扫而光,割断了社会的历史文脉,而且,长此以往更会带来一个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悠久的文化,是承载于千年文化遗产,例如风俗、习惯、传统表演艺术、古遗址、古建筑等之上的。

以建筑为例,现代建筑以钢筋水泥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较差,而中国古代多以木质建筑为主,它的建造结构使它具有更强的抗震作用。这一建筑风格背后,蕴含的是中国“以柔克刚”的传统文化理念。

例如,丽江古城经历了7级地震还基本无损,后被评为世界遗产。再如,上海市第12块历史风貌区——上海市虹口区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区,就是中国人民与犹太人民友好的见证。

这个地方得到保护,全世界人民逐渐都会知道,在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犹太人时,在许多国家拒绝接纳四散逃亡的犹太难民时,也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人民友好地接纳了3万多犹太人。相反,如果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载体消亡了,负载在其上的历史和文化也必然会被冲淡或消亡。

留存文化遗产,其意义也关乎未来。理解文化遗产,应该理解遗产背后蕴含着的深刻历史文化含义,更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现代文化。

这种萌发于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社会文明需要新陈代谢,但更新不能摈弃历史,而是在历史基础上发展,是从旧环境中滋生出新的东西。

保护与发展是一对难解的矛盾,却不是一对不可化解的矛盾。继承和发展、历史传统和现代化要求都是人们的需求。

财富理应包括文化财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关键是要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体味与认同它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同样蕴藏着巨大的财富。

湖北再增6家文化遗址公园,为文化传播弘扬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不同意,原因有下:

第一、现存的圆明园遗址是永远的国耻纪念地,是世

世代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对其修复会使历史文

物的教育价值荡然无存。

第二、圆明园目前的主要价值,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我

国宫廷建筑或皇家园林的辉煌,而是被侵略者焚毁后留下

的耻辱,现在的遗址才具有真正的文物价值。

第三、进行修复是对历史文物的彻底破坏,与现行的

国家文物保护法相背。

第四、修复圆明园无论在建筑质量上还是规模上,都

无法达到原有的水平,至多只可能是增加一处新的人造景

观,而且会变得不伦不类。

另:专家谈之一:

2004年10月28日

圆明园不能再“毁”一次

南方周末 2004-10-28 14:58:01

□杨耕身

今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44周年,来自各界的20多名专家齐聚园内,共商遗址公园建设大计。有专家提出,圆明园有必要复建部分景观,申报世界遗产。据10月19日《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圆明园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让专家们对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建设献计献策。

众多“专家”都众口一辞地倡言“复建”圆明园,而没有一丁点的“杂音”,这使得不论怎么看,这次“研讨会”都堪称是一次组织得力的“复建吹风会”。但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因为在我国,关于“圆明园该不该重建”的争论已不下十数年,“主修派”与“保留派”之争一直未曾有过决断,因此此次研讨会出现如此统一的“口径”,便着实有些出人意料。也正因此,我在看罢报道之余首先想到的是:叶廷芳、李学勤、邓友梅、梁从诫诸人士如今安在?

之所以想到上述诸人士,因为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对重修圆明园持反对意见者。不止是他们,还包括更多人士。我们不妨追溯至1999年全国“两会”时,“主修派”与“保留派”的一次交锋。此事可见诸1999年3月31日《中国青年报》之报道。当时针对一份“重现圆明园景观”的提案,包括上述诸人士在内的49位全国政协委员上书提案,表示坚决反对。也就是在此次“交锋”中,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之子、梁启超之孙梁从诫先生坦承:我这已经是好几次反对重修圆明园了!———我奇怪的是:未必到了今天,他们都没话可说了?

当年的那桩“公案”,也使得我们今天能够更容易地找到反对重修圆明园的理由。作为那份提案“牵头人”的叶廷芳先生在当时就指出:第一,现存的圆明园遗址是永远的国耻纪念地,对其修复会使历史文物的教育价值荡然无存。第二,圆明园目前的主要价值,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我国宫廷建筑或皇家园林的辉煌,而是被侵略者焚毁后留下的耻辱。第三,进行修复是对历史文物的彻底破坏,与现行的国家文物保护法相悖。第四,修复圆明园至多只可能是增加一处新的人造景观,而且会变得不伦不类。

历史的天空风来雨过,圆明园也经历了两度劫难。1860年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烧毁,作为清朝的皇家园林,其废墟一直完整地保存到1900年。清政府放弃管理以后,圆明园成为无主的园林,她又遭受第二次大规模的洗劫。也正因此,梁从诫先生曾经非常激动地喊道:“不能再毁圆明园了!”是的,不能让人为的重修或复建再将圆明园“毁”一次了。

1999年圆明园的重修之争之后,随着2002年10月17日《北京市公园条例》的颁行,我们又一度认为,圆明园不再重建能够从法律中得到确认。因为该条例规定:“对无法以人力再造和无法再生的自然景观或者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人文景观,禁止改变原有风貌和格局。”我注意到,此条例出台后,许多媒体都以“圆明园不重建写入法中”为题做了报道。然而谁曾料到,条例也并没有阻止新一轮的、雄心勃勃的重修计划?

很难说,在此番“研讨会”之后,圆明园的命运将是怎样,但无论如何,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一切并不像这次“研讨会”所制造的众口一词、人心所向的假象那样;也想表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古代建筑遗迹的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缺乏一种清醒的认识。当然,我更想表明的另一个最基本的认知就是:我深信在我们这个社会,不是所有的专家都会轻易地放弃其思想与良知。

当年的“主修派”提出的是“以企业行为重现圆明园景观”,现在的“主修派”则打出了“申报世界遗产”这样一个令人心动的理由,然而不论怎样,当一切都泥沙俱下,我仍将相信那些最坚硬的品质不会有丝毫改变,一段最疼痛的历史更不会在一个民族的心灵记忆中变得无足轻重。

西安城北开建两座公园 快来看看都长什么样

湖北再增6家文化遗址公园,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些文化古迹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保护它们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瑰宝,保护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之道,也是保护我们的文化之根、文明之源。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中,我们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积极拓宽保护视野,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全面保护、传承、利用好各类历史文化资源。

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还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保护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为了守护民族的未来,更是为了守护我们国家的未来。我们民族的文化内涵是丰富的,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怀着对非遗文化的崇敬之心去了解它的魅力。

要通过非遗保护,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归属感,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改善传统文化的文化生态环境,健全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提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抢救现存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现在和将来的永恒事业。

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的知识、智慧和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保护和传承非遗,就是坚定文化自信,守护精神家园。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的精神高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对传承中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着大量的文化艺术创作原型和素材,是文化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它的传承与保护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月29日上午,西安高铁寨汉墓遗址公园和开元公园同时开工建设,标志着北郊徐家湾地区综合改造项目正式启动。

开元公园

开元公园位于凤城九路和凤城十路之间,开元路东侧,占地面积145.5亩,是2001年西安市政府确定的第二批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根据规划,区域内将栽植各类绿植花卉,修建游园绿道,以便于周边居民在公园里休闲运动。7座汉墓上都将种植草皮以保护封土,周边将围起围栏,参观者只能在下面看,而不能登上封土堆。计划将于年内建成并对游人开放。

高铁寨汉墓遗址公园

高铁寨汉墓遗址公园鸟瞰图

高铁寨汉墓遗址公园位于凤城八路之南,贞观路东侧,东临徐家湾南村,总占地面积2.7公顷,计划投资3999.87万元。是未央区今年重点打造的一项民生工程。公园建设以保护现存的汉代大型墓葬遗址为核心,在体现大遗址保护内涵基础上,强调城市客厅元素,打造周边市民户外活动的绿色空间和街心公园精品,突出城市行政中心区域的新景点特色,提升区域景观环境品质。该公园按照功能景观分为汉墓保护区、入口区、春之曲景区、夏之忆景区、秋之思景区,以“古诗词和汉乐府”为景观线索,以“汉文化元素与汉风小品”为景观元素,将《陌上桑》、《长歌行》、《有所思》等乐府名篇入景,景点有汉忆廊、有思亭、陌上春广场、四象广场、长歌台、乐府诗柱等。该公园采取植物搭配风景林、花木、草坪来体现景观层次。该公园的建设对加强文物遗址保护、整治周边环境,对于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徐家湾地区综合改造项目

徐家湾改造规划图

徐家湾地区综合改造项目规划区域位于西安市东北郊,未央区行政区划范围内。东起北辰大道,南至凤城五路,西起经开区边界育新路-贞观路,北至北三环,建设用地规模12.48平方公里,规划年限2015年至2030年。规划将其打造为集智慧商贸、现代服务、绿色休闲于一体的军民融合发展之区、服务业转型升级之地、特色旅游业承接之所、低碳生态型乐居之城。规划形成“4+1”的产业模式,其中“4”是区域四大发展平台,分别为科技研发平台、金融服务平台、智慧商贸平台及文化休闲平台;“1”是高品质居住房地产业,实现区域产城融合。

项目规划形成“一轴、两心、双环、七板块”的功能结构模式,其中:“一轴”为太华路形成的区域发展主要轴线;“两心”分别为以未央创智公园为核心的文化休闲中心和以创新产业、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商务办公中心;“双环”分别为围绕核心区域的内环和连接核心区外围生活区的生态外环;“七板块”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3-30,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