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市瀛洲生态乐园有什么好玩的?

2.广州带孩子必须去22个地方是?

3.那洲村历史

广州市瀛洲生态乐园有什么好玩的?

瀛洲生态公园历史-瀛洲生态公园总站

瀛洲生态公园位于广州大道南端的海珠区新滘镇小洲村,华南大道、南环高速公路横贯四周,目前有三条公共线路直达公园。公园面积42公顷,园内河涌蜿蜒,果香飘溢,曲径幽林,公园的内容丰富,其中有果林观光、树荫品茗摘品果、绿洲放养、河涌捕捞、溪畔钓蟛蜞等田园旅游项目,充满自然、宁静、野趣的风味,另外还有水上活动、康乐活动、球场、烧烤区、仿古游戏等乡村休闲活动。

地点: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

联系电话:020-84080418 020-34080415

公交线路:35(文德路——瀛洲生态公园)

86(德西——瀛洲生态公园)

252(天平架——瀛洲生态公园

门票:5元(儿童1.3米以下半票,儿童团体8折)。

开放时间:08:30~17:30

广州带孩子必须去22个地方是?

1、东山湖公园

东山湖公园景色优美,园内地面平整,适合婴儿车推行,配套设施也较人性化,入园湖边长廊两侧有50余张长椅,走累了可随处休憩,草坪边还设有露天洗手池。游乐设施有遥控船模、钓鱼和环湖游艇。

2、花城广场

花城广场周边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市第二少年宫等云集且免费,商圈有高德置地、吉之岛、小反斗城儿童天地,还有zoo咖啡等儿童友好型餐厅,这是花城广场无可比拟的优势。北下沉广场有室内游艺区,种类齐全,孩子可以轻易融入这里的氛围。

3、越秀公园

越秀公园有五羊雕塑、镇海楼等传统景点,在这里遛娃可以培养孩子对广州历史的兴趣。游乐设施有豪华转马、海洋派对、反斗城、激流冲浪、立环跑车、儿童蹦极等。

4、瀛洲生态公园

瀛洲生态公园位于广州“南肺”万亩果林,园内花果飘香,赏果林风光,可摘品果,有河涌捕捞、溪畔钓蟛蜞等田园旅游项目。周边是果树区,可以带子女摘水果,亲近大自然。步行十分钟抵达小洲村,欣赏古祠堂、走文艺小店、品地道美食,还可以租单车沿绿道骑行。

5、二沙岛大树公园

二沙岛是广州最核心的低密度生态音乐艺术岛,岛中心大型绿地免费开放。2010年,这里建成的体育公园、发展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体育公园靠近星海音乐厅一带的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深受欢迎。家长可以带着孩子逛完广东美术馆,沿江边绿道到二沙体育公园尽情奔跑,来个动静结合的周末。

那洲村历史

1.涠洲岛的历史

古今涠洲—历史篇 涠洲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据1986年版《北海市地名志》:涠洲岛汉时属合浦郡,唐初属雷州椹川巡检司,宋、元两代因沿未变,元朝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建涠洲巡检司,在遂溪县‘第八都博里村海岛中’,即涠洲岛,明初仍属协州府,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巡司迁往雷州遂溪的蚕村,司海防和监守珠池之责,万历六年(公元 1578年)从雷州移民于岛上垦耕。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游击署移驻廉州合浦县永安所。

此后,涠洲处于雷、廉两府的军事行政双重管辖之下。清康熙元年至嘉庆十一年(公元1692--1806年),涠洲居民三度被迫内迁,驻岛行政机构裁撤,但仍有少数‘寮民’居留,军事管制由雷州徐闻县的海安营游击和廉州合浦县的龙门协分管,每年分上下二班轮流巡防。

咸丰末年(公元1860年),有内地人400名因避战乱,不顾艰险和官府之禁,来岛定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官府鉴于岛上民居已成事实,便重开岛禁,移雷廉二州船户客民于岛上。

至此,荒置百数十年的海岛,田庐重兴。是时法国天主教势力乘机染指该岛设教堂于盛塘村,后又在城仔及斜阳岛各建一座,广纳教徒,是为钦谦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基地。

盛塘教堂是哥特式建筑,至今犹存。以下为本网我收集资料编写的文章,希望可以帮助网友更详细的了解涠洲故事。

若有信息不对的地方也请各位海涵,您可以通过微信留言,举证说明后本网可修改信息喔。一封禁百余年,从荒岛贼穴到最美海岛 涠洲岛所在北部湾海域自古盛产珍珠,岛上常住人口大约1.6万,世居者姓氏超过90个,构成了迥然不同于农村宗族聚居的异姓聚居现象。

岛上最早的“岛民”是来自福建的客家人,至今客家话仍是岛上通用的方言之一。岛上气候温暖,全年平均气温比23℃的北海高2-3℃,土地肥沃,淡水丰富,十分适宜香蕉、甘蔗、花生和热带水果等作物生长。

清康熙元年至嘉庆11年(1692年-1806年)涠洲居民三度内迁,驻岛行政机构裁撤。清代曾在这里设立“海禁”,颁令“永不开放”,但仍陆续有人在此扎根。

同治六年(1867年)才重开岛禁,移雷州、廉州二州船户客民于岛上。涠洲岛上最早发现的封禁碑(共发现两块) 清代初年,为切断台湾郑氏集团与大陆的联系,清廷厉行海禁,濒海居民一律内迁15~25 km,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

顺治十八年(1661)颁布“迁界令”,实行沿海移民。康熙元年(1662)清廷勒令广东沿海的钦州、合浦等二十四州县的居民内延25 km,并令所有附近海岛洲港(澳门除外)皆迁。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康熙十九年(1680),三藩之乱基本平定,海上郑氏集团败局已定,“迁界令” 开始松懈,进入尾声,大陆方才有移民偷渡至涠洲岛,建立了坡塘、上横路山、下横路山和水湖口4个村落,与城仔距离都不超过1.5 km,并且后来都划入了城仔村管辖。这是移民迁入的第一阶段。

嘉庆十一年(1806),张保仔、郑一嫂等反清船民武装以涠洲岛为一踞点,清廷再饬岛民内迁,并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立碑封禁,并常派兵船来往搜查。在封禁的百余年期间,涠洲基本处于荒置状态,移民进程被迫中断,但其中不乏偷渡入岛的移民建村,如邹屋、丘屋、斑鸠冲等。

咸丰四年(1854) ,广东、福建等省部分地区发生土著与客家的宗族大械斗,有小姓李、陈、阮、戴、黄、钟、江、邓等部分逃到涠洲,此后涠洲人口大增。咸丰末年(1860)有内地人 400 名因避战乱,不顾艰险和官府之禁,来岛定居。

民国《钦县志·民族志》记载:“客家一系,陆续迁来者,因难缕述,光绪初,有恩平、开平人,互相械斗, *** 出诏令其大量来钦,如黄、戴、古、张除各姓,称为客籍。”而“在北部湾海中的涠洲岛,现有常住居民1.58万人,80%为客家人,是清末土客械斗时迁移至岛上的,现岛内流行多种方言。”

1863―1865年,是两广以及福建客家移民大量迁徙入岛的时期,先来者建村集中在今东南的百代寮、西北的后背塘和东北的盛塘南面一带,后来者除一部分选择在原有村落附近建村,其余则如墨渍一般向岛的东北、正北、西北、西南4个方位分散开来。大量客家人口的迁入稳定了涠洲岛的客家文化体系,客家人成为岛上的主体族群,客家文化也成为涠洲岛的主导文化,客家方言扩散力度自然不断加大,原先如墨渍式扩散的语言据点相联成面,覆盖了广大地区,成为今天的客家方言分布区域。

同治六年(1867),清 *** 为增加税收,加上法籍神甫与清粤督张树清合奏清廷重开涠洲禁,移雷州、廉州二州船户客民于岛上。同年,法国错士神父带领1000多名因宗族械斗流离失所的广东客家人上岛定居,落脚于今盛塘和城仔村,随后在盛塘、城仔和斜阳岛各建教堂一座。

自此,涠洲岛稍具规模的聚落街庄得以逐渐形成,最终纳入国家行政体系,天主教文化开始在岛上传播、扩散。涠洲岛移民逐渐合法化,岛上的设官建制也正式被提上政治议程。

在光绪20年(1894)前后,涠洲岛正式划归廉州府合浦县管辖,并移驻县丞和永安司巡检。光绪28年(1902)五月,两广总督陶模另设“涠洲墩司巡检”隶合浦县, 同时“龙门师船 常派一艘。

2.涠洲岛有什么历史

涠洲岛从唐朝就有史料记载,后来到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有记录。

参考资料:

人民网)涠洲岛,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北部湾海域中部,北临广西北海市,东望雷州半岛,东南与斜阳岛毗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涠洲岛总面积24.74平方千米 ,岛的最高海拔79米。

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有“蓬莱岛”之称,是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

涠洲岛汉时属合浦郡,唐初属雷州椹川巡检司,宋、元两代因沿未变,元朝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建涠洲巡检司,在遂溪县“第八都博里村海岛中”,即涠洲岛。

明初仍属协州府,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巡司迁往雷州遂溪的蚕村,司海防和监守珠池之责。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从雷州移民于岛上垦耕。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游击署移驻廉州合浦县永安所。此后,涠洲处于雷、廉两府的军事行政双重管辖之下。

清康熙元年至嘉庆十一年(公元1692--1806年),涠洲居民三度被迫内迁,驻岛行政机构裁撤,但仍有少数“寮民”居留,军事管制由雷州徐闻县的海安营游击和廉州合浦县的龙门协分管,每年分上下二班轮流巡防。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官府鉴于岛上民居已成事实,便重开岛禁,移雷廉二州船户客民于岛上。至此,荒置百数十年的海岛,田庐重兴。是时法国天主教势力乘机染指该岛设教堂于盛塘村,后又在城仔及斜阳岛各建一座,广纳教徒,是为钦谦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基地。

光绪二十余年,涠洲由雷州正式划归合浦县管辖,置涠洲巡检司,军事建制隶属于龙门协的永安营。

宣统初,归属合浦县的靖海团,设“公局”民政机构于岛上。

3.下浒三洲村历史名人

唐朝“闽中之全才”林嵩;南宋爱国诗人谢翱;南宋参知政事王伯大;林则徐的老师游光绎;元代赠昭文馆大学士王都中;楹联鼻祖陈蓬;清正廉洁林遂;五福名医林祖成;教师的楷模师古;考古学家和书法家游寿;易学宗师黄寿祺;抗日木刻家林樾;“决澜社”庞熏琹伉俪,油画家丘堤;旅美骄子李珍华;沩仰宗始祖灵佑;中国院原秘书长杜星恒;畲族歌王钟学吉以及 *** 中央原候补监察委员刘成灿;中国大陆第一位留欧航空法学博士吴建端;中国农业考古第一人陈文华;中国首席服装设计师曾凤飞,知名海峡摄影家郑德雄等。

4.关于小洲村的资料

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东南部,是广州“万亩果园”保护区内的村庄,面积4.5平方公里,南临大学城、生物岛,四面环水,河网纵横,形似小岛,古称“瀛洲”。小洲村从元朝开村,是具有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村。果林面积270公顷,水网面积30公顷,是岭南最具特色的水乡,到过此地考察的地理、人文、环保等方面的专家普遍称赞――“北有周庄,南有瀛洲”。

宁静的村庄,麻石板铺砌的街巷,造型各异的小桥横枕河涌之上,与倚着河涌而建的民宅交相辉映。河涌蜿蜒交错,水道潮起潮落。小洲村被绿洲、果园包围,村内绿树成荫,古树参天。庄重的祠堂规整有序,古今民居簇拥、穿插其测,散发着浓郁的岭南水乡风情。小洲村素有“岭南水果之乡”的美誉,杨桃、木瓜、番石榴、龙眼、黄皮等被称为“小洲五美”。小洲村以其独有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生产果林为基础,开拓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研究,开发观光农业,建成了广州市第一个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公园―瀛洲生态公园,融合生产、科研、观光等多种功能,自1998年12月对外开放以来至2006年共接待89.1万余人(次),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1.1万人(次),为现代化城市农业向高层次发展探索了道路。瀛洲生态公园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园”、“广东省科协教育基地”。

小洲村独具岭南水乡的古村风貌。小洲先民就地取材,收集蚝壳建造的房屋,俗称“蚝壳屋”,至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见证着岭南的“沧海桑田”。村内古桥、古树和古建筑遍布。大量散座在村内的明、清、民国期间的祠堂、公庙、民居,如嘉告堂(即简氏大宗祠)、天后宫、玉虚宫、广州市界碑等属于广州市文物保护的古建筑,以及司马府第、三帝庙、泗海公祠、西溪简公祠、慕南祖、粤梅祖、东池祖、吕山祖、清代商业街、登瀛古码头、古寨墙等其他古建筑,明清时期的翰墨桥、娘妈桥等古桥,明清时期的花岗岩和红砂岩砌成的古井等,都得到了修缮和维护。“翰桥夜月”、“西溪垂钓”、“孖涌赏荔”、“崩川烟雨”、“古渡归航”、“松径观鱼”、“古市榕荫”、“华台奇石”等“瀛洲八景”得到了恢复和重塑。古树参天的绿荫深处,保存着岭南建筑风格之中的珠江三角洲典型特色的古祠堂、古庙宇、古民居,灰筒瓦脊,灰雕、砖刻,别具一格。村里晚清特色的商铺店号和“三间二过厢一天井”的特色民居,使人还可以领略到久远的商业繁华和先辈的生活起居。

每年一度的端午节祭拜先祖,龙舟走乡过村探亲,请柬相邀,龙船饼回礼,外出人员相约回村,万人空巷齐涌到河边观看龙舟竞渡,锣鼓喧天,鞭炮轰鸣。村民热热闹闹围坐在一起吃龙船饭,浓郁的水乡民俗亲情,宛如欢庆盛大的节日。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刺绣(丝绣、铁绣、珠绣)仍然保持着生命力,传统的民俗民风也在延续。

小洲村纯朴的风情,宁静的生活环境,当代岭南画派杰出代表关山月、黎雄才等著名画家纷至杳来,在此居住。同时,吸引了众多艺术家来到这里进行艺术创作,建立了雕塑公园和各种类型的创作室,成为艺术家们寻觅创作灵感、写生、摄影的首选之地,是艺术家们的伊甸园。

2000年12月,小洲村作为“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被广州市 *** 列入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还先后被列入省级生态示范村、广州“水乡新八景”、广东省自然生态类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广东最美丽乡村等。

5.小洲村历史建筑物的建筑时间建筑来历建筑意义

小洲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端,南临珠江南河道,隔江与番禺相望,东临牌坊河,峙对官洲岛和仑头,西北与土华村相接。

小洲是珠江几千年来冲积形成的,面积达6013.8亩,境内河涌长达10公里。村民世代以种果为生,果树成片,瀛洲生态公园与附近的果林共约2万亩,素有广州“南肺”之称。

小洲村始建于元末明初,是目前为止广州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小洲”,已被列为广州市首批1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并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

如今的小洲村,还没有完全被现代化的洪流所淹没,传统的东西仍然得到传承。走在村落里,河涌蜿蜒交错、造型各异的小桥枕溪流之上,庄重的祠堂规整有序,古老的宫庙朴实淡雅,传统的民居参差错落,在绿树婆娑的掩映下,象一幅画有小溪、绿树、灰垣、素瓦等具有岭南水乡特点的水墨画。

先辈们为小洲创造了适合人类居住、生活、劳作的理想家园,昔日的瀛洲八景中的“西溪垂钓”、“古渡归帆”和“翰桥夜月”的景色都是与村中的传统建筑有着直接的关系。